上一个
下一个

千岩竞秀图

创建者文徵明
描述《千岩竞秀图》,作品画面极窄而长,画长142.6厘米,宽仅34厘米。画面底部,两位高士对坐于参天巨木之下,临飞瀑溪泉而谈。巨木引看画者的视线上升,进入由丘陵、碎石、坡壁、悬崖交织结合的复杂山体。 繁密的山体多采用吴中文人画家较为推崇的短披麻皴表现,但又将披麻皴的柔润转变为尖锐。飞泉上部耸立突出的山崖高踞在厚重的基座之上,而基座山体又不断曲折延伸,形成了一条极为深远的脉络。这条脉络以“S”形向上延展,串联起无数细碎的山体和林木苔点,形成兼具向上生长又左冲右突、相互挤压的骚动之势。 如此狭长的画幅,往往与其他画作构成条屏。文徵明也确实创作了与《千岩竞秀图》配成一对的《万壑争流图》。按照当时的风气,一旦作配对之画,则这种创作会立即显得专注于装饰、商业、礼仪,具有了某种功利性。然而,文徵明却在《万壑争流图》上明言“余性雅不喜作配幅,然于默川不能终却,漫尔涂抹,所谓一解不如一解也”,以此强调自己创作的非功利性。 在经营位置方面,《千岩竞秀图》略微体现了郭熙所言的“自山下而仰山巅”的高远,更颇为夸张地突出了“自山前而窥山后”的深远,唯独忽略了“自近山而望远山”的平远。不仅如此,《千岩竞秀图》在用墨上完全没有使用近浓远淡的手法制造透视的效果,墨色笔触鲜有变化,在浅绛设色上也基本用平涂法,使得画上群山好像都生长在另一些山峰之上,而不是向远方延伸。 此外,文徵明在画中还特别强调了山水平面的不可进入性——画中的高士走不出画纸,也并不生活在画中,而观画者更无法有“可行、可望、可游、可居”之感。画面与现实的凛然隔绝,其实也暗含着画家内心和现实之间的隔绝,并以此将精神寄寓在平淡无聊、郁郁无为的现实生活之外。
格式58.2 x 29.3 cm